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叙事工坊丨人文之志 · 叙事传承

发布时间 :2020-07-13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让医学精神回归人文| 第216期




大家好,这里是淮医人文之声,我是李卫华。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奥斯勒人文主义精神与现代叙事医学第四篇。伟大的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一直活跃在医学教育领域,他行走在尘世间却一尘不染;超负荷工作,热情却不被每天的劳尘所闷熄;他名噪一时,却仍恬淡自适、沉稳宁静。


作者:李卫华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外科部副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


他的医学人文主义思想对历史的扭转并未停步。但二十世纪科学和技术主义抬头,造成临床实践缺乏人文化的现象,医学教育生产线给社会输送了大批"技术精湛"的"高学历医生文盲",有人说,医学生患上了"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马克·吐温曾言:"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按照奥斯勒的说法,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是甲状腺荷尔蒙的缺失,人文的缺乏也是一种医学教育的病态,一种人文缺陷综合征。


奥斯勒在演讲《宁静》中,其实表达了一个观点,即科学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使人浮躁不安,而人文与古典思维能够使人平和沉静。二十世纪,医学离“治病”更近,但也离“救人”更远,结果是将“病”与“人”分离,把重心放在对抗疾病,忽略了人的因素,陷入“技术至上”误区。在如此的背景下,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叙事医学也随之诞生。病人同样参与治疗过程,医患的交流之中所需要的表达与感受的素质、阅读、聆听和书写疾病故事等等,正对应了奥斯勒提倡的人文教育模式。


奥斯勒认为,“医生必须具备清晰的头脑与和善的内心”,而要培养“和善的内心”,必须注重人文精神与伦理素养教育,并且在实践中,要因人而异,这与现如今的叙事医学与精准医学概念是一脉相承的。以情说话,带情倾听,用情看病。通过“讲故事”把医者、病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奥斯勒推崇柏拉图关于“医学是一种全面考虑患者体质的艺术,对每一个不同的病例,都应采用相应的诊治原则和相应的理性判断”。他在临床中提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多听你的病人讲,他正在告诉你诊断结果”;“多去关注照顾患者个体,而不是去照顾疾病的某些特点”。


1897年,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成立。该研究院的分支后来出资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所引进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办学经验。威廉奥斯勒的精神和思想就这样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并流传了下来。他这一生拥有名望和金钱,但他心中洋溢着的却是医学教育的大版图。他身上的浓厚的人文气息令人肃然起敬。



高于生命的法则,若要得以俱足

唯有依靠爱,亦即你所呼唤的仁慈

在对奥斯勒医学理念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叙事医学课程的创始人丽塔·卡伦教授撰写了《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郭莉萍教授2011年将叙事医学概念引入国内。在《行医的金科玉律》中奥斯勒是这样说的:“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要求于我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



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吴阶平



李卫华


Q:您如何看待现代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 (威廉·奥斯勒)的故事?


A:奥斯勒说过,“我的墓志铭——虽然不急于一时——不要别的,只要说我在病房中教导学生即可,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我的心目中,这乃是自己做过最有用、最重要的事。”一位大医生、大科学家,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最引以为豪的,不是自己数不清的研究成果,不是自己荣获的奖项,不是自己获得的名声和权位,,而是教育事业;主动退下工作岗位,不贪恋、不后悔,只是轻轻松松的一个转身——这种胸襟和态度,足以令所有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