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叙事工坊丨关注生命 · 厚德为医

发布时间 :2020-06-28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医是治病利器,爱是理解的别名| 第203期



点击收听




伟大的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成长于温润醇美的家庭人文氛围,年纪轻轻就颇有阅历,他是麦吉尔医学院著名的“娃娃教授”。他贯彻着自幼的天赋异禀,永远是人群中沉默而又炽热的异类,是先行者与领航者。

作者:朱朝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外科部、泌尿外科主任


对于我们大多数医学工作者来说,学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精进是首要的任务,繁忙的工作之中往往无暇顾及其他。或许现如今,社会将医学过于工具化甚至妖魔化,而究竟医学的本质和它关注人性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否得到了理应的重视,这早已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关注的焦点。

那是1879年,奥斯勒在三十岁的年纪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开始从事临床医学的教育。这位学生和老师口中的“娃娃教授”在教学上的大胆先进从不令人失望。他要求学生离开课堂和课本,到病人身边来,通过和病人交谈、观察病人体征来学习医学。他曾说“病人的语言就揭示了诊断”。他认为没有从病人身上的观察,而只看书学习,就像“学习航海却从未出海航行”;而没有书本做导读来学习病人的临床症状,就好像“没有航海图在茫茫大海中漂流”,都是不适合医学这门学科的。

世事总是冥冥注定,1884年,奥斯勒引起了美国第一家医学院的注意。他接受了该校的聘任,从此展开了他为期二十一年的美国生活。他更加如鱼得水,大力推广“病床边”教学,并且设立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走进实验室检测,从病理学上诊断病人的疾病,这是他的同时代人闻所未闻的教育方法。

“你们即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生活在沮丧之中的人,你们却活得快乐得多;碰到你们,他少不了会无理的取闹,不免会扰乱你内心的宁静;这个人的前途未卜,不仅要靠我们的科学和技术,他也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怀着希望和恐惧的人。”

这段话是1889年威廉奥斯勒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告别演说,演说的主题便是“宁静”。这番精彩绝伦又饱含深情的演讲充分体现了对病人的个性的关怀,维护其人性尊严的医学人文主义思想。他拥有名望和金钱,但他心中洋溢着的却是医学教育的大版图。他身上的浓厚的人文气息令人肃然起敬。




培养沉稳与宁静,以善处成功与挫折

心自轻灵,乃能负载自己与旁人的重担  


然而,奥斯勒对医学人文主义的发展不止如此,四十岁的他受聘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那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医学人文的实验与思考,自此,他对现代医学乃至整个医学史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让我们下期继续关注:奥斯勒与他的医学人文精神。



说起来还真是奇怪,你们将来所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难缠的同胞,奇想怪癖,贪念妄想,不一而足。但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这些小毛病,我们越是深入研究也就越发会现,原来他们的弱点我们自己也有,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而已。要是我们自以为高出他们一等,对于这种半斤八两的相似,我们又怎么能够加以容忍呢?因此,对于我们的这些同胞,一定要待之以无比的耐心,持之以恒久的悲心,试想,他们不也正是这样期待于我们的吗?


 —William Osler (威廉·奥斯勒)

人文·淮医



朱朝阳

Q:您如何看待William Osler (威廉·奥斯勒)的成长故事?

A:奥斯勒建立了美国今天的医学教育制度,开创了世界医学的新纪元。他结合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他说:“我们要称为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是另外一种学生,是那种心怀理想、眼界开阔,于历史渊源做过深入涉猎,能够洞察生命底蕴的人”。只有为病人服务,才能从服务中学习,才能做到关怀备至,给病人带来心灵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