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最新展讯

治淮(十)丨冰冻的大地 火热的激情

发布时间 :2019-07-13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冰冻的大地 火热的激情

1950年冬,沿淮大地枯树疏瘦,凋谢飘零,大水淤过的淮河千疮百孔。

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淮河上、中、下游同时摆开了战场,开始了全面治淮工程。而在这之前的10月19日,25万陈兵东北的中国军队,兵分三路,从安东、长甸和辑安一线秘密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已经拉开了大幕。



大批测量队跋山涉水,奔波于崇山峻岭间(来源:《治淮图片集》)



年轻的测量队员踏遍千里淮河,他们是治淮工程的尖兵(来源:《治淮1958版》)



测量队在河里测量流速(来源:《治淮图片集》)



全国著名水利、地质专家来到淮河,勘测地质情况(来源:《治淮1958版》)



勘察白沙水库地质(来源:《治水无止境》)



封闭式设计,吃住在设计室(来源:《苏北治淮》)



水利专家们在精密地设计治淮计划(来源:《治淮图片集》)



南湾水库拦水坝工地(来源:《治淮1958》)



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来源:《治淮195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2年10月,上甘岭防御战役,联合国军投入兵力6万,志愿军防御部队4万。经过43天空前激烈鏖战,歼敌2,5万,守住了阵地,建立起一道坚固防线(来源:《抗美援朝画册》)

朝鲜战场的冰天雪地,上甘岭战役的艰苦卓越,极大地鼓舞着治淮工地上的人们,给了他们改天换地的勇气。

在古老的沂沭泗水,在广袤的洪泽湖畔,在伏牛山和大别山的皱褶里,在热火朝天的治淮工地上,人们也在放声高歌,作为对保家卫国战争的回应


工地是战场,

工具作刀枪,

多干一方土,

就是多打一个美国狼!


抗美援朝和治淮,就这样奇妙地被结合在了一起。



黑板报上的新闻和漫画,传播着朝鲜战场上的胜利消息(来源:《治淮图片集》)



工人们拥护缔结和平公约,在宣言上签名(来源:《治淮图片集》)



1951年五一劳动节,工地上200多万民工举行反对美国武装日本游行(来源:《治淮图片集》)



治淮工人和志愿军回国団代表交流作战经验(来源《苏北治淮》)



工地上展开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来源:《治淮图片集》)



民工、工人们以实际行动来支援抗美援朝,掀起治淮爱国劳动竞赛(来源:《治淮图片集》)

此时的千里淮河上,风展红旗如画,遍地人流如潮。歌声、号子声、机器隆隆声,响彻云霄。百万大军,浩浩荡荡,顶风冒雪,开河、修堤、筑坝、建闸。这场气势磅礴、史无前例、战天斗地的治淮战争,惊天地,泣鬼神。

日光光,月光光,毛主席当家像太阳,千年铁树开鲜花,治好淮河粮满仓。

谁英雄,谁好汉,治淮工地比比看。

…………



他们这样的歌唱着,掀起着一轮高过一轮的劳动竞赛高潮。(来源:《治淮丰碑 和谐乐章》8页)



这是工地上的生产鼓动报,先进的劳动成绩不断地在这里鼓舞人们前进(来源:《治淮1958版》)



1951年5月16日,邵力子带领视察团,为工地送来毛泽东题词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指出治淮工作的目标是一定要把淮河治好,表达了根治淮河水患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来源:《治淮图片集》)

开国之初,一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7年治淮,更是成绩斐然:

7年来初步或局部治理大小河道175条,其中河南74条、安徽40条、江苏61条,总长度5232公里;修建山谷水库9座,其中河南5座、安徽4座;在湖泊洼地建筑蓄洪工程11处,其中河南5处、江苏1处,总库容316亿立方米;培修河干支流堤防3985公里,培修运河堤防633公里,修建大小涵闸559座。

以上工程,总共开挖土方7.89亿万立方,累计投资9.99亿元。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彼时的数字。195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值是586.6亿元,而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大关。当年,国家几乎是勒紧了裤腰带,倾其所有用于淮河治理,效果也十分明显:

淮河下游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而之前中游是4—5年一遇,下游是6—7年一遇;淮河干流在两次洪水中减少损失9.97亿元,中游1500万亩农田增产1.26亿元。此外,灌溉、发电、航运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更重要的是编制了淮河流域规划,在勘探、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上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水利人才,为更大规模、更进一步的治淮,打下了基础。

沂沭泗水系的治理,也同样取得很大成绩:

在1949—1953年期间,山东、江苏两省初步完成了“导沂整沭”或“导沭整沂”工程,开辟了新沭河和新沂河,使沂沭泗水系有了新的入海水道。

如此多的工程项目、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如此多的人工参与,真正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导淮必须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的要求。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辉,总结了治淮7年中的不足和失误:

对治淮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够,规划设计中防洪标准偏低,对上游以蓄为主注意不够,对下游除涝注意不够,对综合利用注意不够,流域规划中对三省互利的原则注意不够,与群众性小型水利结合不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