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在交流中体验深度情感连接,相互疗愈

发布时间 :2021-04-27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 2021年4月27日   第 311期 >


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困扰。




细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 | 张亚如

大家好,这里是淮医人文之声,我是张亚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来自阿富汗的著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节选片段。

春天里没有秋寒,也没有夏日的色彩斑斓。人们的眼里自有一片湛蓝,不断感叹世事多变幻,世事却依然。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这部小说在评论界获得了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在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正如我们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片段——

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我知道电话线连着的,并不只是拉辛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为你,我千千万万遍。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把过往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人们老怀堪慰。

万里长云连着一轮明月,用两只手遮盖着人们的目光,人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出处,那天空上还悬挂着不朽的风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在那漫长的人生路上,无数闪烁的萤火从人们身边经过,那闪烁的微光里,是遗憾与成就,是欢乐与的无奈,是一切真谛的来源。

始终相信,会有一个飞在天空上永恒不落的风筝,上面藏着的是一生一次的追逐与执着。却又因那些努力奔跑的日子里,总是不敢停歇,以至于忘记回馈了汲取自他人的力量。



叙事者 | 张亚如

消化内科一病区 | 护师

之前有在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很多时候不是源于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而是取决于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对待的。”

话或许有些绕口,之前看完也不以为然,但越是长大似乎也越明白了其道理。毕竟中国人是含蓄的,相较于诉情说爱,父母更愿意将自己的情感化成点点滴滴的行动。

就以我在查房中遇见的一位阿姨为例吧。

阿姨的性格属于开朗型的,但是有一天我却看见她闷闷地坐在床边抹眼泪。因为平时和阿姨也有交谈过,所以我就上前问了几句。结果还没开始讲正题,阿姨的眼泪却越流越多了。

好在最后终于搞清楚了原因。

阿姨只有一个女儿,平时工作很忙,一直在外地。所以很多时候阿姨住院也都怕她担心,不会讲。这次医生要求做无痛肠镜,需要有家属陪着,这才把女儿叫回来了。

本来定了上午9点的检查,但是阿姨根本喝不下泻药,这不害怕耽误了检查,再影响女儿的工作,自己就急哭了。

听完以后,我也就先联系医生帮忙想其他办法解决了。结果阿姨在下午检查完,找到我又掉了眼泪,还说了很多:

“我本不是这矫情的人,但你看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就都是毛病。你说孩子一个女孩家在外地打拼,也是想让我过的再好点,这不争气的身子还要给她添麻烦,今天要不是你……”

听了阿姨这样的感谢,自己心里不由泛酸起来。有多少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拿着工作忙没时间当借口,却理所当然地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呢?

原来,在亲情关系中的困惑,并没有职业与身份之别的。当我们在与患者故事的相遇中,同样也是在疗愈着自己的“疾病”的过程,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情感缺失,让心智从稚嫩走向成熟。


张亚如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护师

工会内科第一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