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注册

盛夏热浪起,科学补水稳护健康力

发布时间 :2025-07-10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肾内科 主治医师 张宇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最近出门是不是像掉进了「移动烤场」

尤其是到中午

温度计直接飙到30℃+,

柏油路都快被晒化成「巧克力酱」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

不就是热嘛

吹吹空调、灌瓶冰水不就完了

打住

当身体开始疯狂冒汗、喉咙干得冒烟时

喝水可不止是「解渴」这么简单

喝错了可能反而给健康埋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怎么喝水才是「聪明操作」




个性化补水需量体裁衣

饮水需遵循适度原则,过量或不足均不利健康。不同年龄、环境及活动强度的人群,需动态调整饮水量。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温和环境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日建议饮水约1.7升,女性为1.5升。亦可按体重换算:每日饮水量(升)=体重(公斤)×0.03。

高温天应减少长时间户外高强度活动。湿热环境易扰乱人体温度调节与电解质平衡,若未及时补水降温,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引发热射病等致命风险。饮水无需固定时段,少量多次为佳,大量出汗时可搭配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身体信号揭示补水需求


01

尿液颜色——天然“水分监测仪”

浅柠檬色尿液表明水分平衡;若透明如水,需适当减少饮水量;深黄或茶色则提示急需补水。

02

排尿频率与总量——直观量化指标

健康成人每日排尿数量约为4~8次,总量约1~1.5升。若频率或总量低于此范围,需警惕脱水可能。


服药饮水需“因药制宜”

舌下含服药物: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饮水,确保药物经黏膜充分吸收。

•止咳糖浆:服用后10分钟内减少饮水,以延长药效对咽喉的覆盖时间。

•胃黏膜保护剂:用药后1小时内限制饮水,防止药物被过度稀释。

•含漱类药剂:使用后暂缓饮水,维持口腔内药物浓度。


温馨提示

维生素益生菌助消化类药物建议以40℃以下温水送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




这些场景需主动补水

•便秘:缺水易致大便干结,增加水分摄入可软化肠道内容物。

•痛风:充足饮水加速尿酸代谢,减轻关节症状。

•感冒发热:补水缓解脱水,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体重管理:餐前饮水提升饱腹感,辅助控制热量摄入。

•饮酒后:酒精加速水分流失,补水可缓解头痛等不适。

•高强度用脑:失水超体重2%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及时补水维持认知功能。




特殊人群饮水指南


•普通肾病患者:无水肿或心衰者每日饮水1.5~2升,助力代谢废物排出。

水肿/透析患者:严格控水,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幅不超过3~5%,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尿路疾病患者:结石、感染或高尿酸者需多饮水,冲刷尿道、降低复发风险。


科学饮水并非一成不变,需结合个体差异与环境动态调整。掌握身体信号,灵活应对,方能以水为媒,筑牢健康屏障。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朱萌萌 赵欣雨

一审:张宇

二审:陈芳

三审:时军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陈芳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