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热浪起,科学补水稳护健康力

▎本期科普作者🥼肾内科 主治医师 张宇
大家好
最近出门是不是像掉进了「移动烤场」
尤其是到中午
温度计直接飙到30℃+,
柏油路都快被晒化成「巧克力酱」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
不就是热嘛
吹吹空调、灌瓶冰水不就完了
打住
当身体开始疯狂冒汗、喉咙干得冒烟时
喝水可不止是「解渴」这么简单
喝错了可能反而给健康埋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怎么喝水才是「聪明操作」



饮水需遵循适度原则,过量或不足均不利健康。不同年龄、环境及活动强度的人群,需动态调整饮水量。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温和环境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日建议饮水约1.7升,女性为1.5升。亦可按体重换算:每日饮水量(升)=体重(公斤)×0.03。
高温天应减少长时间户外高强度活动。湿热环境易扰乱人体温度调节与电解质平衡,若未及时补水降温,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引发热射病等致命风险。饮水无需固定时段,少量多次为佳,大量出汗时可搭配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浅柠檬色尿液表明水分平衡;若透明如水,需适当减少饮水量;深黄或茶色则提示急需补水。

健康成人每日排尿数量约为4~8次,总量约1~1.5升。若频率或总量低于此范围,需警惕脱水可能。

•舌下含服药物: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饮水,确保药物经黏膜充分吸收。
•止咳糖浆:服用后10分钟内减少饮水,以延长药效对咽喉的覆盖时间。
•胃黏膜保护剂:用药后1小时内限制饮水,防止药物被过度稀释。
•含漱类药剂:使用后暂缓饮水,维持口腔内药物浓度。
温馨提示
维生素、益生菌及助消化类药物建议以40℃以下温水送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


•便秘:缺水易致大便干结,增加水分摄入可软化肠道内容物。
•痛风:充足饮水加速尿酸代谢,减轻关节症状。
•感冒发热:补水缓解脱水,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体重管理:餐前饮水提升饱腹感,辅助控制热量摄入。
•饮酒后:酒精加速水分流失,补水可缓解头痛等不适。
•高强度用脑:失水超体重2%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及时补水维持认知功能。


特殊人群饮水指南


•普通肾病患者:无水肿或心衰者每日饮水1.5~2升,助力代谢废物排出。
•水肿/透析患者:严格控水,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幅不超过3~5%,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尿路疾病患者:结石、感染或高尿酸者需多饮水,冲刷尿道、降低复发风险。
科学饮水并非一成不变,需结合个体差异与环境动态调整。掌握身体信号,灵活应对,方能以水为媒,筑牢健康屏障。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朱萌萌 赵欣雨
一审:张宇
二审:陈芳
三审:时军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陈芳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