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难“咽”之隐,重返“吃”的乐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

▎本期科普作者 康复医学科 主管治疗师 杨晓静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说起脑卒中
大家可能更熟悉它的俗称——
脑梗塞或脑出血
当不幸遭遇这些健康挑战
许多患者会面临吞咽难题
比如吃东西得反复吞咽
喝水也容易呛咳
就像我们的王先生
他原本是个热爱旅行、享受美食的达人
但脑梗塞后,吞咽功能出现了问题
美食的乐趣不再
生活似乎失去了色彩
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为此,王先生找到了我们康复医学科
希望解决这一困扰
针对王先生这样的案例
正规的康复治疗当然必不可少
但饮食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恰当的饮食管理不仅能提升进食的安全性
还能助力吞咽功能的逐步恢复
反之,若处理不当
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而科学的饮食策略
则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这些患者来说
饮食管理究竟该怎么做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话题

餐具选择
①汤匙:建议选择表面光滑、边缘钝厚、勺柄长、小的表浅的汤匙。建议一口进食量可占餐勺的2/3左右。
②水杯:建议使用杯口不接触患者鼻部的缺口杯,因为用普通杯子喝水时,患者颈部后仰,会厌谷间隙变窄,误吸的风险加大。因此建议使用缺口杯。
③碗:选用广口平底碗或边缘倾斜的盘子,配有吸盘的碗最佳。
一口量
建议患者小口进食,一口量一般在5~10毫升,防止量过多,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口内残留导致误吸;量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进餐环境
在安静、整洁、舒适、没有异味的环境下进食,避免说话、大笑,尽量不要让患者在进食的过程中受到干扰。
进食体位
能坐起来进食就不要躺着。①能保持完全坐位者:坐位下进行进食,头稍前屈,避免仰头,以保障进食的安全性;不能保持完全坐位的患者:可以选择半坐卧位,根据病情,床头抬高30°~90°;患者呈仰卧位,头前屈,偏瘫侧肩部垫起,喂食者位于健侧。②不能坐起者,吞咽器官(咽喉肌)的健侧卧位。
进食时间
培养患者良好的进食习惯很重要,最好定时定量,要给患者充足的进食时间,不要催促患者,在进食较多食物时要确保患者前一口食物已经完全吞咽后再进食下一口食物。在患者进餐后不要让其立刻平躺,建议让患者坐位休息30~40分钟。
食物选择
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除了应尽量按照平衡膳食的种类及比例选择外,还应选择容易进食、而又不引起误吸的食物及性状。
①食物的性状及质地:根据食物的性状将食物分为流质(如水、饮料等),半流质(如米汤、羹等)、糊状(如米糊、酸奶等)、半固体(如软饭等)、固体(如饼干等)等五类。
②食物选择的原则:具体应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及节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为:密度比较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容易松散且爽滑,首选糊状食物(如米糊、酸奶等)。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后逐步过渡到软饭等食物,最后可进食普通食物和液体食物。确保食物易于咀嚼和吸收,避免干硬、粘性大或易碎食物。
此外,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具体情况可以将食物调整至适合他们吞咽的形态。例如,患者在饮水时出现呛咳,但在进食糊状食物时没有误吸,那么可以根据情况用食品增稠剂来调整液体的性状与食物的质地,增稠液体可以降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若患者咀嚼困难,可将食物打碎,使其更容易吞咽。
③不宜经口进食的食物:
A.易碎、松散或者含皮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玉米、坚果和瓜子、薯片、面包皮、面包渣、炒饭等。
B.混合黏度的食物,如:蔬菜汤、含有大块食物的汤、带果粒的酸奶、汤泡饭、碎粥,这些食物同时含有固体和液体,可导致吞咽困难或误吸。
C.黏性大的食物,如:干的土豆泥、花生酱、芝麻酱、糯米、年糕、粽子、糍粑等。这些食物容易粘在口腔或食道上造成残留。
D.带刺或骨头的食物:如鱼、带骨头的鸡肉等。
E.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F.各种豆类等。
其他注意事项
①在患者进食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松动的牙齿或义齿,避免进食时脱落。
②在患者进食过程中,喂食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窒息等应立即停止进食并进行处理和呼叫医护人员。
③家属和照护人员应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应对患者在进食时发生窒息的情况。
④如果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比较严重,经专业人员评估之后不能经口进食者,可进行管饲(鼻饲或口饲)。通过正规的康复治疗,待吞咽功能好转之后再经口进食。
以上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的一些方法,上面提到的王先生通过正确、规范、个体化的吞咽障碍治疗方案,配合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方法,现在已完全康复,又重新体验到了“吃”的乐趣。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赵欣雨
一审:杨晓静
二审:张俊士
三审:赵俊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赵俊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