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胸痛?小心纵隔里的“小气泡”!

▎本期科普作者 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王晓龙

想象一下,小明正在剧烈咳嗽后,突然感到胸口一阵疼痛,还觉得呼吸有点费劲。家长是不是会很紧张?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是“自发性纵隔积气”在作怪。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身体里不小心跑进了一些“小气泡”的故事。
在门诊或急诊时,医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少见但重要的健康问题,帮大家了解它,别慌张,知道怎么应对最重要。
什么是“自发性纵隔积气”?
我们的胸腔里有两只肺,肺和肺之间有个“走廊”叫纵隔。这个“走廊”平时是没有空气的。但是,如果空气像小气泡一样跑进了这里,就叫作“纵隔积气”,根据有无创伤,纵隔积气可分为自发性或创伤性纵隔气肿,创伤性纵隔积气的原因包括胸部钝挫伤或穿透性损伤,或医源性损伤(如胸部手术引起的损伤)及机械通气等。想象一下气泡跑错了地方,在这个“走廊”里停下来,可能让人觉得不舒服。
自发性纵隔气肿发病机制
为什么会发生?
这通常和肺部压力突然变化有关:
比如剧烈用力咳嗽,哮喘发作,或者呼吸道感染。
这些情况可能让肺里的小气泡破裂,空气跑到“走廊”里了。
有时,哭闹用力也可能诱发。
这并非故意或传染,而是身体自己“调皮”了。
有哪些症状?
孩子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留意:胸痛:常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感到刺痛或压迫感。
呼吸困难:觉得呼吸不那么顺畅。皮下气肿:气体跑到皮肤下面,摸起来像有“碎头发”摩擦的声音,感觉有点奇怪又轻微。有时医生听诊时会听见胸腔里有“咔咔”声、气泡声,这叫Hamman征。
如何诊断?
医生会详细追问病史、了解症状并进行体检。
最关键是做一张胸部X光片或胸部CT,能看到气泡在“走廊”里的漂亮画面。
这样诊断比较准确,也有助于排除其他严重问题。
X线片,白色箭头可见:一条细的透明线,勾勒出膈肌的上表面并将其与心脏分开;黑色箭头可见:勾勒出降主动脉的外侧边缘,并横向延伸到左半侧膈肌上
胸部CT提示纵隔气肿
治疗办法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气泡”会自己消失,不需要打针或手术。
医生会建议:
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少用力咳嗽,不要用力排便或激烈哭闹,避免加大胸腔压力。
监测症状,以及对症治疗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虽然大部分病例很安全,但如果孩子突然胸痛变严重,呼吸变得非常困难,可能是并发了气胸(肺部漏气入胸腔)或出现张力性气肿等。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不能忽视。
预后怎样?
好消息是,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经过休息后可完全康复,不会频繁复发,也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及时诊断和合理管理是关键。
家长小贴士
孩子有哮喘或呼吸道感染时,尽量避免剧烈咳嗽和强烈情绪波动。
遇到孩子胸痛别着急打针吃药,先带孩子看医生,排除严重问题。
了解病情,心里有底,减少焦虑更有利于恢复。
结语
“自发性纵隔积气”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它其实是一种少见且通常无害的小状况。它就像“小气泡逃错了地方”,不用过度恐慌。只要我们及时观察和正确就医,孩子们大多数都能轻松过关,安心成长!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胸痛和呼吸不适,记得第一时间找医生,安心对待,小气泡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发病机制示意图来源于网络表示鸣谢!
参考文献:
1. Levin B. The continuous diaphragm sign. A newly-recognized sign of pneumomediastinum.
2. Uptodate.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