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注册

手术室日常工作全揭秘

发布时间 :2025-06-15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闫增



走进手术室,会让人觉得阴森,让人感到恐怖、焦虑等不适。其实手术室,并非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由医护团队、精密设备与严格规范的流程构成的"生命守护工厂"。患者在被推进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已核对并准备好手术器械了、麻醉医生也已经完成麻醉相关设备的调试工作,等患者进入到手术室,由手术室护理人员、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三方共同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以免出错。下面以我所在医院手术室为例,带您走进这个神秘的空间,看看医护人员如何用严谨的态度与专业知识为手术患者解除病痛。



一、医护人员提前一天备战

1、手术安排

手术前一天下午五点,护士长会把第二天的手术打印出来,不同手术间安排好专科护理人员。安排手术时还要避开感染手术与无菌手术的时间重叠,比如先做无菌要求严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再安排脓肿切开等感染手术,以免引发交叉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会根据自己第二天的手术安排,下班前准备好第二天手术所需的医疗器械,并访视第二天的手术病人。

2、麻醉医生访视病人

麻醉医生在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会带着听诊器走进病房,对第二天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麻醉医生通过阅读手术患者的病历,查看患者的各种检查、检验信息,并到床旁询问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适合该患者的麻醉方案。

3、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前一天,外科医生会根据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检查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遇见危重患者或重大手术,外科医生会进行集体病例讨论。

二、手术当天的准备

患者进入手术室躺到手术台,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后,器械护士会打开无菌包,像老师检查作业般核对包里的物品,麻醉医生会再次检查并确定麻醉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并给患者做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外科医生会洗手、消毒,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三、手术进行中

手术开始后,整个团队进入高度协作状态。主刀医生专注于手术操作,如在胃肠手术中精准分离病灶组织,每一个止血动作都要求毫米级的精准。洗手护士则像医生的“第二双手”,提前将手术刀、止血钳等器械按使用顺序排列在无菌器械台上,当医生说出“镊子”时,护士需在0.5秒内将合适型号的镊子递到指定位置,器械传递时手的位置、角度都有严格规范,避免触碰非无菌区域。

护理人员和外科医生密切默契配合,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进程情况和监护仪的数字,调整麻醉药物,就像机车驾驶员一样,根据路况和机车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车速,控制好“油门”和“刹车”。使患者在舒适的睡梦中度过复杂的手术。

四、手术结束后

1、患者苏醒

手术快结束时,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进程,逐步减小麻醉药物的给药速度,直到完全停麻醉药。就像机车驾驶员,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他会减速,刹车,直到机车完全停稳。外科医生会守在患者身旁,直至患者苏醒。当患者能眨眼、抬手,呼之能应,麻醉医生去除患者口腔里的管子,然后把患者推入到另外一个专门用于观察术后患者的房间(麻醉后恢复室),这个房间可以帮助患者平稳过渡到完全清醒状态,然后把术后患者送回病房。

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需共同完成器械的初步清洗,用多酶洗液浸泡腹腔镜等复杂器械,去除血渍和组织残留,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会仔细检查是否有损坏,如手术钳的咬合面是否紧密,确保下一次使用安全,然后把清洗后的器械归还到指定位置,接着准备第二台手术所需手术器械。

2、两台手术期间衔接

       一台手术结束后,该手术间会有不同医护人员对手术间固定物品,比如手术台,各种体位垫,麻醉相关设备等进行清洁或消杀,并对手术室进行净化,以确保手术间的无菌环境。

3、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由专人通过专用通道运走,沿途经过的电梯都要消毒,如同运送危险化学品般谨慎。

手术室的日常工作如同一场精准的交响乐,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当最后一台手术结束,医护人员关闭层流系统时,无影灯的余光映照着清洁如新的手术间-这里刚刚完成一场生命的守护,又在为下一次冲锋默默准备。每一次器械的精准传递、每一组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每一轮环境的彻底消毒,都是医护人员用专业和温情写下的生命承诺,正是这种对专业的极致追求,才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