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正确吃降压药,这些细节一定要牢记!

▎本期科普作者🥼消毒供应中心主任 黄茜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
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可能悄然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正确服用降压药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但在日常门诊中
会发现许多患者对用药细节存在误区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居家口服降压药的科学方法
帮大家安全控压,避免踩坑
一、降压药的用药原则
(一)按时吃药,规律服药很重要
1. 长效药:像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这类长效降压药,每天只需要吃一次,但一定要固定时间服用,比如早晨7点。这就好比给血压设定了一个稳定的“小闹钟”,让药物在体内持续平稳地发挥作用。有些患者觉得血压正常了就可以不吃药,这是大错特错的!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一旦停药,血压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时可能反弹。
2.短效药:如果服用的是卡托普利等短效降压药,就需要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间隔服用,一般是每日2 - 3次。这类药物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所以按时服药尤为重要。
3.漏服了怎么办:这是很多患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漏服时间小于2小时,赶紧补服就行;但如果漏服时间超过2小时,就跳过这次,千万不能加倍补服!有些患者怕血压升高,发现漏服后就赶紧吃双倍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导致低血压,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的情况。
(二)剂量调整,务必听医生的
血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比单纯的高血压更危险。有些患者看到血压降下来了,就自行减少药量,或者觉得血压高了就加药,这都是不对的。降压药的剂量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年龄、血压波动情况、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等等。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血压正常也不代表高血压就被治愈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控制。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反弹,引发心梗、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三)小心药物相互作用
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可能还会因为其他疾病服用一些别的药物,这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了。比如,降压药和某些止痛药(如布洛芬)、感冒药(含伪麻黄碱)一起吃,可能会削弱降压效果,甚至对肾脏造成损害。还有些患者喜欢吃中药调理身体,像甘草、人参等中药,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因为它们也可能和降压药发生相互作用。
二、常见用药误区,千万别踩坑
(一)头晕才吃药,不晕就停药?大错特错!
有些患者觉得头晕了就是血压高了,赶紧吃药,不晕了就以为血压正常了,就停药。其实,高血压在早期可能并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头晕、头痛,很容易被忽视。靠感觉吃药,就像盲人摸象,完全无法准确掌握血压的真实情况,会导致血压长期失控,大大增加中风的风险。所以,无论有没有症状,都要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二)吃药后血压降得越快越好?错!
有些患者求好心切,希望吃了降压药后血压能立刻恢复正常。但血压降得太快并不是好事!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已经适应了较高的血压水平,如果短期内血压骤降,身体会一下子适应不了,可能引发头晕、跌倒,甚至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理想的降压速度是在2 - 4周内逐步达标,比如从160/100mmHg降到140/90mmHg以下,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三)别人用哪种药好,我也跟着用?不行!
降压药的选择可不是“跟风”这么简单,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病情都不一样,适合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血管和肾脏更容易受到损伤,优先选择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如依那普利、氯沙坦),不仅能降压,还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心率快的患者,如果服用地平类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可能会使心率更快,所以要慎用。所以,降压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个性化选择。
三、生活配合:降压药不是万能的
(一)饮食管理是基础
1. 限盐:盐是血压的“大敌”,吃太多盐会让血压升高。每天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5克以内,这大概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除了炒菜时少放盐,还要注意那些“隐形盐”,像酱油、咸菜、火腿肠等加工食品,里面都含有大量的盐,要尽量少吃。
2.补钾:钾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对控制血压有好处。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土豆等。
3.少喝酒:酒精会干扰降压药的效果,还可能直接刺激血管,使血压升高。男性每日饮酒量最好不要超过25克,差不多就是1两白酒,女性还要更少。
(二)运动要科学合理
1.推荐运动:快走、游泳、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很适合高血压患者。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每周最好进行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 避免运动:早晨6 - 10点是血压的高峰时段,这个时候进行剧烈运动,就像给血压“火上浇油”,很容易引发危险。另外,像举重这种需要憋气用力的动作也要避免,因为憋气会使胸腔压力升高,导致血压瞬间上升。
(三)做好血压监测
监测血压就像给血压做“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压的波动情况。测量时间最好选择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晚上睡前各测1次,而且要在服药前测量。测量时,要先静坐5分钟,让身体平静下来,手臂要与心脏平齐,双腿不要交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警惕副作用,及时就医
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一)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
1. 普利类:比如卡托普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喉咙发痒,这是因为药物会使体内的缓激肽增多,刺激呼吸道。如果干咳不严重,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看身体能不能逐渐适应;但如果干咳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就需要告诉医生,换用沙坦类药物。
2.地平类:氨氯地平这类地平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脚踝水肿、面红心悸。这是因为药物扩张了血管,导致液体渗出到组织中。出现脚踝水肿时,可以把双腿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症状。如果水肿一直不消退,或者面红心悸的症状比较严重,就要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3.利尿剂:以氢氯噻嗪为代表的利尿剂,可能会导致低钾、乏力、抽筋。这是因为药物在排尿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钾离子。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像前面提到的香蕉、土豆等。同时,要定期去医院验血,监测血钾水平,如果血钾过低,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补钾药物。
(二)紧急情况别慌张,及时就医是关键
1.血压过高: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到≥180/110mmHg,先不要慌,找个安静的地方静坐休息,放松心情。30分钟后再复测一下血压,如果血压还是持续不降,就要立刻去医院,让医生进行处理。血压过高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危象,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2. 血压过低:当血压<90/60mmHg,而且还伴有头晕等不适症状时,赶紧平躺下来,把双腿抬高,这样可以增加回心血量,提升血压。同时,要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血压过低会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也会有很大的危险。
五、记住三个“不要”
(一)不要用保健品替代降压药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号称能降血压的保健品,像鱼油、大蒜素等,但它们并不能替代降压药。保健品只是一种辅助的健康产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如果因为吃保健品而停了降压药,血压很快就会反弹,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不要盲目相信“根治高血压”的偏方
目前,高血压还没有根治的方法,需要终身管理。那些声称能“根治高血压”的偏方,大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仅浪费钱,还可能耽误病情,甚至对身体造成其他伤害。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
(三)不要在服药期间大量吃柚子(西柚)
柚子,尤其是西柚,含有呋喃香豆素等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活性,而这些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如果在服药期间大量吃柚子,会使降压药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增强药效,从而引发低血压。所以,在服用降压药期间,要避免大量食用柚子。
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力“武器”
但只有科学使用
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大家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血压
这就像一场与高血压的持久战
只有多管齐下
才能长期稳定血压
保护好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
不要自己瞎琢磨
务必及时与医生沟通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高血压
科学控压
拥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