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心绞痛患者该如何安然度夏?

▎本期科普作者🥼消毒供应中心主任 黄茜

夏天来临,高温、闷热、昼长夜短等特点,对心绞痛患者来说暗藏健康风险。气温升高会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同时出汗多、血液粘稠度上升,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梗。掌握这些夏日注意事项,能帮患者减少发作风险,安稳过夏天。
一、稳住体温,别让“冷热交替”伤了心
高温天气下,人体血管会自然扩张,但突然进入空调房、接触冷饮等“骤冷”刺激,会导致血管快速收缩,加重心脏负担。
1.空调温度别太低:室内外温差建议不超过5-7℃,避免从高温户外直接冲进空调房,进门后先喝温水、休息10分钟再降温。
2.少碰冰饮冰食:冰镇饮料、冰西瓜等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间接影响心脏供血,建议选择室温水果或温水。
3.外出选对时间: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出门,戴宽檐帽、打遮阳伞,穿透气浅色衣物,避免阳光直射。
二、补水有讲究,别让血液太“粘稠”
夏天出汗多,若补水不足,血液会变粘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但补水也不能“猛灌”,否则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1.少量多次喝温水:每天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约7-8杯),每次喝100-150毫升,间隔30分钟,别等口渴了才喝。
2.少喝含糖饮料:甜饮料会升高血糖、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荷,可选淡茶水、绿豆汤(少糖)等。
3.出汗多加点“盐”:大量出汗后,可喝少量淡盐水(1升水加1-2克盐)或口服补液盐,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但高血压患者需咨询医生。
三、饮食清淡,别给心脏“添堵”
高温天容易没胃口,但暴饮暴食或吃太油、太咸,会让心脏“累上加累”。
1.少吃高油高盐食物:油炸食品、腌制品会升高血脂和血压,加重动脉硬化,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蓝莓、苹果)、全谷物(如燕麦、玉米)和优质蛋白(如鱼、鸡蛋、豆制品)。
2. 七八分饱刚刚好:过量进食会让胃肠道血流增加,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建议每餐吃到七八分饱,晚餐更要清淡少量。
3. 避免空腹饮酒:酒精会刺激血管扩张后收缩,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患者最好不喝酒。
四、作息规律,别让“疲劳”找上门
夏天昼长夜短,人容易熬夜或睡眠不足,而休息不好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耗氧。
1. 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别玩手机、看电视,可用温水泡脚(水温40℃左右,15分钟即可)助眠。
2.午间小歇20-30分钟:高温午后人体易疲劳,短暂午睡能恢复精力,但别睡太久(超过1小时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且饭后别立即躺下,先坐10分钟。
3.别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做家务、运动或外出,感觉累了就及时休息,别硬撑。
五、运动适量,别让心脏“超负荷”
适当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但夏天运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
1.选对时间和方式: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慢走等温和运动,避免快走、爬山、球类等剧烈运动。
2.控制时长和强度:每次运动20-30分钟,以“不心慌、不胸闷、微微出汗”为宜,若出现胸痛、气短,立即停下休息。
3.运动后别贪凉:运动后出汗多,别马上吹空调、洗澡,先擦干汗水、休息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六、备好药物,别等发作才着急
夏天心绞痛更容易突发,一定要做好“应急准备”。
1.药不能停,也别乱换:即使夏天症状减轻,也需按医生要求规律服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切勿擅自停药或换药。
2.随身携带急救药:外出时把硝酸甘油放在上衣口袋(别贴身放,避免体温影响药效),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立即舌下含服1片,若5分钟未缓解,可再含1片(最多3片),同时拨打120。
3.定期复查不偷懒:高温天血压、血糖可能会波动,建议每周测2-3次血压,每月复查心电图或遵医嘱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提醒:这些信号要警惕!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心绞痛加重或心梗前兆,务必立即就医:
1.胸痛比平时更频繁、更剧烈,或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
2.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没缓解;
3.同时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头晕等。
夏天对心绞痛患者是道“关”,但只要做好防暑、补水、饮食、作息和用药管理,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安然享受夏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