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注册

立秋的正确打开方式:奶茶是仪式,中医茶才是「养秋」的真讲究

发布时间 :2025-08-06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 中医科  主任 副主任医师  刘丽军

大家好

清晨推开窗

蝉鸣渐弱

夏日的燥热散去

风里浮起一丝凉意

立秋了

朋友圈里

年轻人晒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珍珠在琥珀色茶汤里沉浮

奶盖堆成绵软的小山

配文“仪式感拉满”

可你知道吗

当我们举着奶茶庆祝季节转换时

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智慧

早为“养秋”埋下了更深刻的注脚


中医讲,立秋是天地气机的大转折:阳气从“长”转“收”,阴气慢慢爬上来,昼夜温差拉大,空气里的水汽悄悄溜走。这时候,夏天的湿热还没完全退场,秋燥却先一步杀到——就像一场“湿与燥的对战”,最受伤的是脾胃和肺:

  • 脾胃被湿邪缠住,吃两口饭就腹胀,看见美食也没胃口

  • 肺脏被燥气侵扰,喉咙干痒、干咳少痰,连皮肤都干得像裂开的河床

这时候,与其靠高糖生湿、奶油碍胃且饱含反式脂肪酸的奶茶“假装对抗秋天”,不如听听中医的老智慧:顺时而养,来一杯秋日养生茶~

立秋养生茶的妙处,就在于“精准拆招”,它不像奶茶只图一时痛快,而是根据“滋阴润燥、健脾和胃、润肺生津”的核心,用最温和的食药材,把夏秋交替的“湿燥矛盾”一一化解:

  • 针对秋燥伤肺:用润喉生津的食材,把流失的津液慢慢补回来;

  • 针对湿邪困脾:选健脾化湿的材料,帮脾胃“松绑”,恢复运化力;

更妙的是,这些茶方还能根据体质调整——容易上火的加清热的,脾胃虚寒的加温润的,真正做到“一人一方”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几个立秋喝正好的经典茶方,不用复杂药材,在家抓把材料煮一煮,就能让身体舒服过秋!毕竟,真正的“秋补”,从来不是喝奶茶的仪式感,而是让每一口都喝进健康里。

Beginning of Autumn




第一款 银耳百合茶

  • 组成:干百合10克、银耳5克(泡发)、冰糖适量

  • 服用方法:加水煮20分钟后代茶饮。

  • 功效与适用人群: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被誉为“平民燕窝”,能滋阴润燥、养胃生津,二者搭配可有效缓解初秋干咳、咽干等症状,尤其适合阴虚体质人群。


第二款 麦冬玉竹茶

  • 组成:麦冬10克、玉竹10克、陈皮5克

  • 服用方法: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

  • 功效与适用人群: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三者配伍既能润燥,又能化解夏季残留的湿邪,适合口干舌燥、食欲不佳者。


第三款 陈皮茯苓茶

  • 组成:陈皮6克、茯苓10克、炒薏米15克

  • 服用方法:煮水饮用。

  • 功效与适用人群:陈皮理气和中,茯苓健脾渗湿,炒薏米健脾而不寒凉,此茶侧重健脾祛湿,适合脾胃虚弱、易腹胀腹泻者,能为秋季脾胃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


第四款 西洋参枸杞茶


  • 组成:西洋参5克、枸杞10克

  • 服用方法:沸水冲泡。

  • 功效与适用人群: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二者搭配性平不燥,适合初秋易疲劳、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既能补气又能滋阴,避免秋燥耗气伤阴。

温馨提醒

饮用养生茶时,还需注意“因时制宜”:立秋后宜温饮,避免冷饮伤脾胃;每日饮用量适中,不可替代白水;若体质特殊(如虚寒体质),可在茶中加1-2片生姜调和寒性。

另外,养生茶虽然可以帮助调理身体,但是不能代替药物!身体如有不适,请及时前往线下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哦。






从中医角度看,养生的仪式感更应体现在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智慧中。立秋的第一杯饮品,与其选择甜腻的奶茶,不如泡一杯贴合时令的养生茶。一杯温润的茶汤,既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又能通过食材的天然性味调和身体阴阳,这正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季节交替之际,以温和的方式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远比一时的口感愉悦更具长远意义。
- Beginning of Autumn -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赵欣雨 朱萌萌 

一审:马倩文

二审:刘丽军

三审:刘笑春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刘丽军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