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甲双胍”遇上“影像增强检查”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然而,当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影像增强检查时,二甲双胍的使用就需要格外谨慎了。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肾排泄,其机制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泄。同时,双胍类药物还会刺激肠道产生乳酸。在某些情况下,如肾脏疾病会降低二甲双胍排泄,肝病会降低乳酸代谢,心脏疾病会增加无氧代谢,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清乳酸升高。
对于正在使用二甲双胍的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给予血管内放射性造影剂后,可能会出现药物积聚的情况,进而引发双胍乳酸酸中毒。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和嗜睡等症状,其中约 50%的患者可能会面临致命风险。不过,双胍类乳酸酸中毒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很少见。
那么,不同情况的患者在面对影像增强检查时该如何处理二甲双胍的使用呢?
对于肾功能正常且没有已知并发症的患者,在使用血管内放射性造影剂之前不需要停用二甲双胍,也不需要在影像检查后复查肌酐。这是因为他们的肾脏能够正常排泄二甲双胍,发生药物积聚和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较低。
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应在检查当天停用二甲双胍48 小时。这是为了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聚,减少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检查结束后 48 小时,还应复查肌酐,只有当肾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以重新应用二甲双胍。
另外,当进行钆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如果钆的剂量在 0.1~0.3mmol/kg 的常用剂量范围内,不必停用二甲双胍。这是因为在这个剂量范围内,钆对二甲双胍的代谢影响较小。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影像增强检查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肾功能情况。
如果正在使用二甲双胍,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检查准确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