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家长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冬季来临,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这时候急性中耳炎也容易随之而来,给孩子带来不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急性中耳炎。
发病原因
冬季儿童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就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要知道,儿童的咽鼓管本身就比较短、宽、平,相较于成人,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另外,像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邻近器官的疾病,也会影响咽鼓管正常功能,为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创造“条件”。
症状表现
孩子患上急性中耳炎后,通常最早出现的就是耳痛症状,有的孩子会表述出耳朵疼,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就只是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尤其在夜间,疼痛可能会更明显,影响睡眠质量。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的情况,比如对家人的呼唤反应变慢,看电视时总把音量调大等。部分孩子还会伴有发热、畏寒、呕吐、腹泻等全身性的表现,耳朵里甚至有可能流出脓性分泌物。
诊断方法
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一般会先进行耳部的体格检查,查看鼓膜是否充血、膨隆等情况。同时,还会结合孩子的病史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像血常规等,综合判断是否为急性中耳炎以及确定感染的类型,以便精准治疗。
治疗手段
治疗上主要是针对病因用药,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合适的抗生素,家长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按时按量服用,确保疗程足够,切不可自行停药,以防病情反复。对于伴有耳痛的孩子,会适当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让孩子能舒服些。要是中耳存在积液等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鼓膜穿刺、切开等操作来引流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日常预防
在日常中,积极预防是关键。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接触病菌的机会,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毕竟呼吸道感染常是诱发急性中耳炎的“导火索”。同时,要关注孩子腺样体、鼻窦等部位的健康状况,有相关疾病及时治疗。另外,在孩子游泳、洗澡时,要防止污水进入耳朵,避免耳部感染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