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得了食管裂孔疝,不能一味迁就!

▎本期科普作者🥼

80岁的王奶奶有个烧心、反酸的老毛病,吃饭时咽不下去、胸口痛,吃完饭还总吐酸水。以为是反流性食管炎,跑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胃药也不见好,为此,王奶奶来到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就诊,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王奶奶有明显的食管裂孔疝合并有反流性食管炎。最终胸外科为王奶奶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患者烧心和反酸的感觉消失,恢复良好。
那么什么是“食管裂孔疝”?要怎么治疗才有效呢?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容物(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70岁以上患者占70%。
👉好发人群:女性,肥胖、50岁以上人群中常见。
*绿色区域为食管裂孔
食管裂孔疝根据解剖结构大致分为滑动性疝和食管旁疝,又可细分为四型:
I型(滑动性疝)是食管胃交界处迁移至膈肌上方,胃保持正常形态,胃底低于食管连接部,这种类型最常见,约占95%。
👉I型疝通常无症状或伴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常见的症状是烧心、反流和吞咽困难。
II型(食管旁型)是胃食管连接部保持在其正常的位置,一部分胃底通过膈肌裂孔食管旁疝入胸腔。
III 型是I型和II型的混合型疝,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一起通过食管裂孔疝入胸腔。
IV 型的特征是疝囊中存在胃以外的器官(如,结肠、脾脏、胰腺或小肠等)。
👉II 型、 III 型和 IV 型疝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餐后饱胀感、恶心和干呕;还可因疝气的机械问题导致胃扭转、梗阻、穿孔、出血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无症状的小的滑动性裂孔疝可以观察;滑动性裂孔疝伴有胃食管反流症状需要手术治疗;食管旁疝伴有相关症状需要手术治疗。目前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术式为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

临床中遇到很多食管裂孔疝的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多合并一些基础病,加之食管裂孔疝病程较长,对于症状已“习惯”,一味迁就。因此对于治疗不够重视,且对于手术有恐惧心理,导致病情越来越重。其实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十分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近期我科为数位高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她们一二十年的顽疾。手术在腹部取4-5个0.5cm小孔,手术时间为1小时左右,损伤较小,恢复快,术后3天左右即可出院。

🍚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餐过快、过饱,少食高脂饮食(包括巧克力、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制品)、辛辣食品、咖啡、浓茶、酒精等,这些食物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产生烧心或一过性酸反流。
⏰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吸烟、饮酒,避免经常性餐后弯腰、抬重物,避免长时间驾驶汽车、长期久坐等,长期在紧张状态或者抑郁状态中工作都可以通过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预防清除作用,最终会导致胃食管反流,有助于食管裂孔疝的形成。减重也有利于胃食管反流症状。
💊药物:某些激素或药物,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均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一过性松弛,导致胃食管反流病,促进食管裂孔疝的产生。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策划制作📚
图片主要来源于必应及相关为网络,侵权立删
本文编辑:杨昕昕 朱萌萌
图文校验:陈聪 朱桓均
责编:吴行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