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与其当“忍者”,不如做“智者”

▎本期科普作者🥼肿瘤科 主治医师 解智慧
国际疼痛学会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以下简称癌痛)。
癌症相关的慢性疼痛已经是一类独立的疾病,而不仅是癌症常见的普通症状,针对癌痛的治疗也是抗肿瘤治疗的一部分,但是大家对于癌痛的认识还不够。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近半数患者疼痛控制不充分。
一、癌痛-被忽视的生命质量杀手
二、癌痛的评估
癌痛评估的金标准:癌痛是患者的主管感受,因此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而言,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
癌痛的评估原则
癌痛的评估方法:数字分级法(NRS法)、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主诉疼痛分级法等。
三、癌痛的治疗
癌痛的治疗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运用多种止疼手段,尽早、持续缓解疼痛。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
四、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常见误区
问题1: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尽量不使用阿片类止疼药,这种想法对吗?
回答1:强阿片类止痛药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有权威研究表明,中度癌痛患者早期使用恰当剂量的吗啡,镇痛效果更好,生活质量更高。因此,吗啡及相关制剂可直接跨越二阶梯,替代弱阿片类止痛药来治疗中度癌痛。
问题2: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会成瘾吗?
回答2:成瘾是一种以强迫性寻求和使用药物,对用药失去控制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脑功能异常。一旦中断,患者会出现戒断症状。对于存在癌痛的患者而言,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疼痛,有关成瘾性的问题不需要有太多顾虑。
问题3:治疗过程中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意味着耐受吗?
回答3:服用阿片类止痛药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这是由于疼痛的强度增加了,或者是产生了药物耐受。为了减少药物耐受,我们会针对不同的癌痛,有针对性的配伍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激素或采用神经组织化学或物理毁损的方法或改变给药方式或者定期更换阿片类止痛药的种类,从而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阿片类止痛药的使用量。
问题4:癌痛治疗过程中,只要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止痛药能少吃就少吃,这种想法对吗?
回答4:缓解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疼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
问题5:患者在治疗癌痛的过程中,吗啡用药剂量越大说明病情越严重吗?
回答5: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相同的疼痛强度所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需要较高剂量的吗啡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因此,吗啡剂量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更不能据此估计患者的生存期长短。当然,疾病发展过程中如果疼痛加剧,可能提示肿瘤有进展迹象,此时患者应寻找肿瘤科医生进一步评估,同时也应向疼痛科医生寻求帮助,调整镇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