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注册
医院新闻

千里医心映雪域:一位骨科主任的仁术与深情!

发布时间 :2025-08-07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开封北高铁站,晨光微现,运动医学与创伤骨科主任武豪杰将两盒精心准备的开封特产悄悄放进藏族少年尕松江涌的背包。少年术后左臂能轻微活动,他笨拙却庄重地行藏族礼,清澈眼中满是星光:“武主任,扎西德勒!谢谢您给了我新的手!”僧人叔叔双手合十,声音微颤:“您和医院,就是我们心中的‘门巴’菩萨!”一段跨越两千公里的救治之旅,在此落下温暖注脚。



千里奔赴:缘分初结

在青海玉树群山环绕的校园里,11岁的少年尕松江涌不慎摔倒,左肘重重着地。在确诊为左肘关节严重骨折且合并桡神经损伤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病情复杂,治疗一再拖延。一个月过去,疼痛与功能障碍如阴云笼罩少年心头。


家人焦虑无助时,热心公益的僧人叔叔罗松想起玉树乡亲口中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武豪杰主任。武主任曾在玉树义诊,医术精湛、医德仁心传为美谈。2024年5月,他也曾不远千里带着11岁的才文然丁踏上了千里求医的征程(千里求医路,见证医患间最美的“双向奔赴”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再次拨通了跨越千山万水的求助电话。


仁心守护:站台温情

电话那头,武豪杰主任毫不犹豫:“孩子耽误不得,神经损伤恢复有时间窗!”他迅速协调科室,为尕松江涌开辟绿色通道。入院傍晚,结束繁重手术的武主任,亲自开车等候在开封火车站出站口。



当他们一行四人走出站台,看到武主任,惊讶与感动溢于言表。武主任快步上前,关切询问旅途劳累和孩子痛感,李贤医师接过沉重行李,“路上辛苦了,孩子放心,到了这里就好。”尕松江涌怯生生的眼神里,映入温暖坚定的光芒。


巧手回春:点亮希望
入院后,全面细致的检查证实了病情的棘手:左肘陈旧性孟氏骨折,断端成角畸形愈合,更严重的是桡骨头脱位严重并且挤压桡神经,导致左手拇指功能严重受限。一个多月的延误,让神经恢复的黄金窗口期变得极其宝贵,手术难度陡增。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武主任凭借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带领团队精心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台上,无影灯下,他稳如磐石,目光锐利,小心翼翼剥离包裹神经的疤痕组织,精准截骨、复位,恢复解剖结构,为神经创造宽松通道,最后采用适宜固定方式。数小时高度专注,汗水浸透手术衣,手术终于成功——受损桡神经松解,桡骨头复位,尺骨骨折复位固定。


情满归途:佳话永传

术后,武主任每日清晨必到尕松江涌床前,查看伤口愈合,检查手指恢复,指导康复锻炼。他俯下身,用简单话语鼓励孩子:“动动这个手指,对,很棒!要坚持,手会越来越有力量的!”这份坚持与鼓励,滋养着少年重拾健康的信心



这天清晨,左克强院长一行来看望这位少年时,见他恢复向好,倍感欣慰。面对院长的肯定,武主任朴实一笑,轻声说道:“这都是医生的本分,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出院时阳光明媚,尕松江涌左臂带保护支具,手指能主动屈伸,脸上绽放灿烂笑容。临行前,安检站台外,武主任像叮嘱自家孩子般交代康复要点和复诊时间。高铁启动,少年将脸贴在车窗上,直到视线模糊。车窗内外,泪水与祝福交融,汇成温暖之河。


仁术大爱:民族情深

武豪杰主任用仁心仁术托起玉树少年的希望,以医者大爱架起藏汉情深的“金桥”。从雪域高原到中原大地,从焦急求助到康复笑颜,从陌生站台到依依别离,这段救治故事闪耀着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藏汉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注脚。



他的双手,既能执柳叶刀创造生命奇迹

亦能捧出赤诚之心传递无疆大爱

这双手托起生命重量

传递民族深情

刻下普通医者的担当与情怀

这份仁心将在更多生命间流转延续

让“医患亲如一家,民族守望相助”

的暖流永续绵长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朱萌萌 赵欣雨

一审:李贤  宝令玉

二审:武豪杰 刘笑春

三审:韦海涛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武豪杰

三校:吴行 张帅


图片来源、审核: 武豪杰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