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注册

缺铁性贫血:不只是“缺铁”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 :2025-02-07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血液科 主治医师 李倩玉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虽然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但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却越来越多

最近经常会有患者问道

“医生,我最近总是头晕、乏力,是不是贫血了?”

“医生,缺铁性贫血能彻底治好吗?”

缺铁性贫血听起来简单

但背后的原因可不止“缺铁”这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各种原因导致体内铁质不足,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多发于发育期的儿童和孕期、哺乳期的妇女。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01

铁摄入不足

比如饮食中铁含量低、饮食习惯不良。


02

铁吸收障碍

比如慢性胃炎、胃酸缺乏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等,会影响铁的吸收。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铁丢失。某些药物的影响可能干扰铁的吸收。


03

铁丢失过多

慢性出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等,均可造成体内铁的丢失。创伤或手术后的急性或慢性出血也会导致铁丢失。


04

特殊时期的需求增加

儿童、青少年及孕妇等特定人群对铁的需求量较高,如果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如何有效管理缺铁性贫血?

01
找准病因

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仅仅通过补铁来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病情反复。

  • 对于特殊时期需求增加的人群,建议在饮食中增加富含铁的食物。

  • 对于因消化道疾病导致的铁吸收障碍的人群,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监测血常规。


02
饮食调理

根据自身情况适宜补充丰富含铁的食物

动物性食品:肝脏、瘦肉(如牛肉、猪肉、鸡肉)、鱼类等,这些食物含有易于吸收的血红素铁。

植物性食品:菠菜、豆类、黑木耳等虽然含铁量不高,但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摄入量来补充。






缺铁性贫血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找到病因,合理补铁,调整饮食,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改善。当然,预防胜于治疗,平时多吃富含铁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远离贫血的关键!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END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赵欣雨

一审:李倩玉

二审:陈丽

三审:胡宁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陈丽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