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注册

送给“糖友”一份食养指南『全民营养周』

发布时间 :2023-05-16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





全民营养周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编制印发多个食养指南,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为“三高”人群及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合理营养健康膳食建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其中 II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糖尿病发生趋低龄化、长病程、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期了解《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的相关内容,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践行合理营养健康膳食,预防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



针对人群

主要面向成人II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 为糖尿病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








食养八原则




👉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从五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奶和奶制品,烹调油和盐>做到食物多样,以控制血糖为目标,优化调整食物种类和重量,丰富膳食,均衡营养。



👉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 45%~60%、脂肪 20%~35%。糖尿病患者能量需求水平因人因血糖调节而异,应咨询营养指导人员来帮助确定全天的能量摄入量和运动量,制定个性化的膳食管理、血糖和体重控制方案。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糖尿病患者了解学习选择主食类食物和计量,多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占主食的 1/3 以上。学会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计入全天摄入总量。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胃肠功能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选择上,要注意烹饪方法和用量,降低消化道负担。



👉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 天,每次 30~45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 50%以上,如无禁忌,最好一周 2 次抗阻运动。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

——抗阻运动包括: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


👉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培养清淡口味,控制油、盐、糖用量,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 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 5g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 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如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



👉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中医食养“药食同源”,坚持辨证施膳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谱相结合,使人体达到 “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饮食有节、科学配置,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合理计划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GI 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建立与临床经验丰富的营养师等营养指导人员咨询和随访服务关系,主动进行定期的咨询,改善自我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



食谱推荐




临床营养科
门诊诊疗范围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长期、持续、动态调整的过程,该指南给出了详细可行的建议,如需要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可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咨询。

1. 营养膳食指导与食谱制定

2. 营养状况评价咨询

3.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特医食品的应用指导

4. 医学减重,术后营养恢复,孕期营养,肿瘤营养等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


门诊地点:淮河医院南院区4楼432诊室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

门诊电话:0371-23906185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END


▎策划制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编辑:杨昕昕 朱萌萌

校验:陈聪 朱桓均

责编:吴行  

📫面向各支部长期征稿,体裁不限,内容不限,来稿请发送至邮箱hhyyxck@126.com

▎特别推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