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科普知识

『新冠防治』影像学上的“白肺”如何理解,一起来看→

发布时间 :2023-01-05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


过去的2022年,新冠核酸检测、“大白”是热门词汇,而疫情放开之后的当下,大家谈论最多的非“白肺”莫属,甚至可以说是谈“白肺”色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白肺”。






什么是“白肺”?



“白肺”其实是一种常见影像表现的形象描述,通俗的讲就是胸部CT影像表现为肺叶内出现一处或多处点片状密度增高影。


CT的本质就是X线,而CT成像的基础是不同组织结构对X线的衰减系数不同。通俗的讲CT值越高代表对X线的阻挡能力越强,该物质的密度越高,CT图像上就越白。


👆正常情况下肺泡被气体充填,因此在CT上正常肺组织表现为黑色;


👆而当出现炎症和感染的时候,肺泡被渗出的液体或炎细胞充填,阻挡了X线的穿透,病变区域肺组织CT上就表现为白色。这个影像图像上的白色区域提示肺组织发生了病变,并不是肺组织本身变成了白色,待病变好转后,白色区域就会变回正常的黑色。



❓只要肺上出现了炎症就叫“白肺”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讲当肺部炎症较重,渗出较多,白色区域的病变肺组织面积达70%-80%时,临床上才将其称之为“白肺”



❓那么“白肺”=新冠吗?答案是否定的。


CT影像表现中肺部密度增高影(即白色区域)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和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CT图像上就表现为淡淡的模糊的白,并不掩盖其中肺纹理,主要见于肺炎(病毒性肺炎、孢子菌肺炎等)、肺水肿、肺泡出血、中毒性肺病(如百草枯中毒)、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肺实变CT图像表现为较为密实的白,常见于肺炎(细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机化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嗜酸性肺炎、过敏性肺泡炎等。



👆图A正常肺组织CT表现。图B左肺下叶肺组织实变,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图C两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



所以说“白肺”只是一种影像状态,说明此刻肺看起来特别差。这种状态也不是说完全不能逆转,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治疗,也是有机会康复的。





新冠肺炎的典型CT表现



早期CT影像表现——


  • 早期病灶分布以肺外围背侧为主、两肺下叶为著,紧贴胸膜,病灶长轴多与胸膜平行;

  • 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以多叶多灶、单叶片状病灶和孤立性类圆形病灶;

  • 早期绝大多数病灶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部分病例实性结节病灶周围出现磨玻璃样密度。


进展期CT影像表现——


新冠肺炎大多数病例快速进展,进展期CT影像表现可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病灶数目增多、范围增大、密度增高,病变逐步由肺外围向中央扩展新冠肺炎肺部病变一般在发病后14天左右达到高峰。


重症期CT影像表现——


重症期CT影像表现为病变范围进一步增大,可累及双侧全肺,病变密度增高、呈“白肺”表现,并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消散期CT影像表现——


多数病例经过治疗在14天后进入消散期,CT影像表现为病变范围减小、密度减低,可仅遗留少量索条状高密度影。



👆图A未感染新冠时的CT表现。图B、C、D为该患者新冠抗原检测阳性后肺部病变演变过程的CT表现。





哪些“小阳人”建议做CT检查呢?



目前国内报道称绝大多数新冠感染者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新冠肺炎检出率约10%-20%。虽然临床也可以见到年轻人肺部受累的病例,但主要还是以合并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居多,因此并不是所有新冠感染者均需要做CT检查。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我们建议您做CT检查:


1、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持续高热(体温≥38.5℃)大于3天,使用退烧药效果不明显者。


2、高热过了,但持续低热或体温恢复正常1-2天,再次出现高热、伴有呼吸急促者。


3、患有基础疾病(如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衰竭、肿瘤等)的老年人出现反复发热、伴有精神状态差、胸闷、憋气、呼吸急促(>30次/分)、没食欲、恶心、呕吐等。


4、持续咳嗽超过两周,使用镇咳药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痰中带血、夜间或体位改变时咳嗽加剧、咳黄脓痰或再次出现发热、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原有症状明显加重者。


年轻人出现严重的“白肺焦虑”,必要时可做CT检查“以求心安”,但不推荐。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END


▎策划制作📚

本文编辑:杨昕昕 

图文校验:陈聪 朱桓均

责编:吴行  

📫面向各支部长期征稿,体裁不限,内容不限,一经选用可获精美礼品,来稿请发送至邮箱hhyyxck@126.com

▎特别推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