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克顽疾:逆转肝硬化的新希望!

▎本期科普作者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解淑萍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2025年3月18日
第25个“全国爱肝日”如约而至
今年的主题
“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为全球3亿肝病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肝硬化曾被视为
不可逆的“终末期”疾病
但随着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深度融合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
早期干预、科学治疗
肝硬化患者完全可能实现病情逆转,重获健康!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而肝硬化则是肝细胞在长期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后,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的过程,就像肥沃的土壤逐渐荒漠化。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可能仅感到疲劳或腹胀;晚期则可能引发腹水、肝性脑病甚至肝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0万人死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
现代医学在肝硬化治疗中扮演“狙击手”角色,核心策略是“病因治疗+抗纤维化”:
1.病因狙击:乙肝/丙肝患者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抑制病毒复制;酒精性肝病需严格戒酒;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则需控制体重、调节血脂。
2.抗纤维化突破:新型靶向药物(如LOXL2抑制剂)可抑制胶原交联,延缓纤维化进程;干细胞移植技术也在探索中展现出再生肝细胞的潜力。
3.并发症管理:门静脉高压可通过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降低出血风险;腹水患者需限盐、利尿,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
中医将肝硬化归为“积聚”“鼓胀”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肝郁脾虚、瘀毒互结”,治疗强调“扶正祛邪,调和气血”:
1.经典方剂显效:
•抗纤维化: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胶原降解(研究证实其降低肝纤维化评分达30%以上)。
•调节免疫:小柴胡汤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2.外治技术辅助:针灸(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肝区微循环;中药贴敷(甘遂、芒硝)辅助消退腹水。
3.体质调理:针对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等不同证型,个性化配伍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方药。
2024年《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提出“三阶段整合疗法”:
以西医药快速控制感染、出血等危急症状,同时用中药灌肠降低血氨、改善肝性脑病。
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中药,抑制纤维化并修复肝细胞;针灸辅助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血。
以中医食疗(如茯苓山药粥)、八段锦运动为主,配合定期随访,预防复发。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通过规范治疗,5年逆转率可达40%-60%,关键策略包括:
1.早筛早诊:乙肝携带者、长期饮酒者应每6个月检查肝弹检测(FibroScan)、APRI指数。
2.生活方式干预:每日蛋白质摄入≥1.2g/kg体重,忌食霉变食物;23点前入睡以利肝脏修复。
3.情绪管理:肝病“三分治,七分养”,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疏解“肝郁”。
肝脏的沉默注定需要我们主动呵护。无论是乙肝疫苗接种、戒酒限糖的生活方式,还是定期体检的健康意识,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今年爱肝日,让我们携手传播一个信念:肝硬化并非绝境,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智慧,正为人类改写“肝病结局”提供全新可能。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朱萌萌 白卓蕊
一审:解淑萍
二审:魏伦收
三审:赵江海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魏伦收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