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写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上——

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1年10月26日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的讲话

近日,为鼓励在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河南省医学会根据《河南医学科技奖奖励办法》,经组织推荐、形式审查、网上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并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公布了2022年度河南医学科学技术奖、2022年度河南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名单。
我院荣获2个河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个河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个河南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1个河南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三等奖。

快看!
他们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写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上!


项目名称:CXCR4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蛋白C系统变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我们团队以炎症反应与凝血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切入点,揭示了CXCR4-β-arrestin-PI3K/Akt-JNKMAPK这一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蛋白C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研发特定蛋白试剂盒,其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断时间。同时,以相关信号通路蛋白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可减少其他无效治疗相关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机会,减轻家属心理和生活痛苦,最大限度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从而减少社会医疗健康投入。”

项目名称:膳食活性物质的生物功效评价及应用研究
“我在美国农业农村部驻塔夫茨大学人类衰老研究中心探索绿茶活性成分EGCG的基础上,意识到通过调整人们的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可以在预防慢性炎性疾病中发挥积极的正向调控作用。因此,在回国后课题组本着预防疾病的目的,开展了一些列的膳食生物活性物质在炎性疾病中的防控作用的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能为用于炎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项目名称:新型电钩在腔镜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发现在腔镜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及液体等不能及时清除,从而影响手术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文献检索及构思,提出‘清除烟雾和液体合二为一’的设想,整理理论依据并绘制成图后申报专利,顺利获批,并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应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更多患者带去健康!”

项目名称:关节腔注射不同药物治疗RA的影像学及分子机制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常见发病部位为手、足,病症是该两处的多关节、对称性及侵袭性关节出现炎症,长期下去,炎性滑膜炎及血管炎等加重,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遭受侵蚀,最终导致关节严重变形,功能逐步丧失,关节外器官受损。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水平下降。我们团队通过研究关节腔注射不同药物治疗RA的影像学及分子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节约费用,提高依从性!”

项目名称:通过数据库挖掘的关键基因在外科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 在院领导及各临床、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普外科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团队连续两年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奖。做这些研究课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努力做到‘临床做得好,科研不能少’。同时我院承担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也希望为普通外科的硕士研究生们提供一定的科研平台,做一些基础试验,掌握一些试验技能,为以后的临床科研工作做一些准备。”
2022年度河南医学科技奖增加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项目名称:骨科相关科普短视频与公众号宣传
“ 作为一名医师,我们发现很多疾病不能仅仅局限于疾病的发生或生命受到危险时才开始干预和治疗,而是应该能够提前参与到疾病的预防当中去,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能极大解决患者身体的痛苦和经济的压力。我们团队就想用科普这种方式来‘治病救人’,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老百姓看得到、听得会、愿意学!接下来,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水平,通过努力在医学科技奖当中的科普领域及科研领域实现并获得双奖。”

项目名称:《医生说》系列健康科普
“ 《医生说》自2021年7月22日推送第一期开始,就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有温度的科普,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今后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辐射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参考书’。”
快听!
获得医学科技奖的“密码”!

长期以来,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医院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取得量和质的提升。针对今年新的申报评审方式,科学与研究生办公室认真组织协调,按照标准推荐、审核,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促进学术氛围的进一步增强,提高科研产出。
●
●
●
林旭红:不必有高大上的技术,只需做接地气的科研!
医学科研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时刻需要持之以恒的激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医疗实践是科研的出发点与归宿,医学科研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临床,促进学科建设和医学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踏踏实实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不必有高大上的技术,只需做接地气的科研。

王军朋:耐得住寂寞、甘愿坐冷板凳
做科研首先心态要“沉下来、坚持住”,耐得住寂寞、甘愿坐冷板凳。用现有的条件做现有的事情、抓住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的“点”,理论联系实际。

贺飞:通过科研为临床问题寻找更精确的解决办法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难题,有些问题通过团队的合作,能顺利解决;但有些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我们团队会通过请示我们的老师,文献检索及构思,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精心的设计,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的完善,最终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

丁艳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再服务于临床
工作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逐渐形成经验总结,再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总结,这就是所谓的临床科研意识的建立。我们团队秉着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再服务于临床的想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临床中有很多问题是交叉的,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医工结合,这也是我们团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姚坤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的团队还很年轻,我们要在足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中凝炼科学问题,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进行研究,并与同行进行广泛合作交流,提高项目执行能力,钻研出能够回馈于临床的成果。厚积才能薄发,这也是我们科研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写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上!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及医院“三大重点任务”目标的引领下,我院将通过科研工作带动各方面长足发展,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策划制作📚
编辑:杨昕昕
校验:陈聪 周利利
审核:李彦明 柳文华
责编:吴行

▎关注我们🔍